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资讯 / 电影资讯 / 冷静!《唐诡3》真没那么神,三大槽点劝退路人观众

冷静!《唐诡3》真没那么神,三大槽点劝退路人观众

更新日期: 2025-11-11

《唐朝诡事录之长安》一开播,就创下热度纪录,首日爱奇艺热度突破9500+,不仅刷新平台古装探案剧纪录,而且其他榜单数据也是在一夜之间断层领先最近播出的所有剧集。



一部系列作品拍到了第三部,确实是迎来了他应该有的王者回归。然而,在一片赞誉声中,不少新入场的观众却直言看不进去。确实,该剧存在三大明显硬伤劝退了不少路人。

一个是自以为来看悬疑剧的观众,却发现这部剧未能比肩自己理想当中的《神探狄仁杰》,侧重的是诡计叙事,而非悬疑程度,案件推理逻辑薄弱,过度依赖人物说半句留半句制造悬念,同时权谋线挤压探案空间;

其次,观看门槛较高,新观众需补完前两季才能理解人物关系,第三季拍得再好,进去一看也是一头雾水,完全不能get到主人公之间的默契;

三是宣传角度,总是拿流量对比,捆绑方式观感不好。



追剧有门槛,劝退新人观众

《唐朝诡事录之长安》开播盛况空前,数据一路飘红,但对于许多未曾涉足前作的新观众而言,打开播放页面的那一刻,扑面而来的可能并非畅快淋漓的观剧体验,而是一种插不进嘴的尴尬。弹幕上刷着老粉们熟悉的梗和包袱,角色间的眼神和调侃所产生的笑点,不是非常容易能get到。



虽然这部剧单元案件本身相对独立,不看前面也能看懂,但总会感觉错过了许多背景信息。

比如角色之间为何有如此深的信任,某些行为动机背后似乎藏着前情,有些暧昧的复杂的小眼神是否别有深意?缺失了这部分积累,自然难以完全体会剧集回归时的情怀分量,即便不看前面,但如果想要获得最佳观剧体验,还是得能从第一季开始补课,至少也需要对前两季的主线脉络和核心人物关系有一个基本认知。否则,看到每个地方都有些一知半解。而面对前面两季快60集的内容,一口气看完还是有些门槛。



悬疑差口气,非传统探案剧

《唐朝诡事录》系列能够吸引大量观众,其魅力在于构建了一个光怪陆离、充满奇闻异事的大唐世界。有朝堂权谋、有江湖恩怨,甚至就连不少女性题材作品标榜的女性挣扎,人家也真拍出来了,并且当中不少笔墨都都刻画了小人物的命运。



然而,这种面面俱到的叙事,对于一部分抱着观看传统硬核推理剧期待的观众来说,却带来一些预期上的落差,感觉在纯粹的悬疑探案上差了那么一口气。

前面两季播出时,就已有专业影评人给出过分析,该剧的核心趣味更倾向于“诡”,而非严谨的本格推理。因此,部分案件的推进,有时会依赖一些超自然的设定,或者借助角色,尤其是主角在关键时刻说半句留半句的点拨来揭示关键信息,也无可厚非。



只是,看见一部很红的、带着悬疑元素的剧,吸引了爱好悬疑的观众,想找个《神探狄仁杰》这类更侧重于写实风格与严密逻辑推理的平替,却总是会感到些许不尽兴。



三季攒人气,不必捆绑流量

《唐朝诡事录》系列走到第三季,能够取得如此耀眼的播出成绩,其根本动力在于三季以来通过扎实内容所积累的深厚观众缘与口碑。



第一季是小众宝藏,第二季积累观众,成为暑期黑马,第三季终于展现王者风范。量变到质变的累积,不用庞大粉丝基础的流量明星,热度就靠的是过去的四年来剧集本身过硬的质量和自来水剧粉的口口相传。

只是,在剧集大获成功的宣传中,不知道是路人的逆反心理,还是从上至下的宣传角度,反复强调“无流量明星”,并与一些由流量艺人主演的剧集进行直接数据对比的口径,可能带来一些不必要的观感。



流量不是原罪,流量更不是错。《唐朝诡事录》剧本的扎实,导演的实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可是,为什么要把它架在“流量”对立面呢?这种说法,哪怕无恶意,也难免会让一部分庞大的粉丝群体感到被刻意针对,甚至可能引发无谓的口水战,这对一部剧的良性讨论环境并非全然有利。



《唐朝诡事录》能拍到第三部,已经充分地证明了好剧本才是第一生产力。或许,当宣传口径能够逐渐淡化这种带有对抗色彩的对比,这部已然封王的作品,才能收获更为纯粹的赞誉。


THE END
相关内容
*
*